中国人民大学召开学术伦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学术边界与底线学术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9-12-15 12:00:00 编辑: 万 欣知
12月11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学术伦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暨学术边界与底线学术研讨会召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刘伟,副校长吴晓球、刘元春,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副部长吴善超出席开幕式,并为学术伦理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刘伟表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组建方案》,明确提出要抓紧完善制度规范,健全治理机制,强化伦理监管,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审查规则,规范各类科学研究活动,为全国各类高校进一步强化伦理监管、规范科研活动、完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刘伟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突出优势,对于学术伦理的重视、学术规范的要求、学术底线的坚守与自然科学对学术伦理的要求同样具有迫切性,甚至更加具有复杂性。如何更好地体现科技伦理价值准则,从制度上和观念上研究解决好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进一步建立良好的科研秩序、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生态具有重要意义。一要充分认识坚守学术边界与底线的重要性,学术研究没有止境,但是学术伦理必须有清晰边界;二要充分认识高校成立学术伦理委员会的必要性,高校聚集了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目前开展科研活动的规范性有待提升;三要理性认识多措并举应对学术伦理问题的紧迫性,对学术伦理问题的认知和自我约束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刘元春主持开幕式)
吴善超表示,加强学术伦理建设是顺应变革时代的需要,科学研究的竞争不仅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更是治理制度、治理体系的竞争;学术伦理建设是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成为科技发展的内生动力,从长远看要平衡好发展和治理二者的矛盾;学术伦理建设是大学的社会责任,人民大学成立学术伦理委员会是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
吴善超就中国人民大学学术伦理建设工作开展提出四点建议。第一,学术伦理审查应是学术伦理委员会的重要职责,希望人民大学对跨领域、前沿性、复杂敏感的科技项目、工程和研发活动进行伦理审查的制度设计。第二,要做好伦理传播工作,主动向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工作者传播普及科学伦理,进而推动国际化学术交流。第三,要发挥决策咨询作用,希望人民大学的制度设计、探索实践和成功经验为其他高校伦理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并通过开展前瞻性研究为国家科技伦理立法提供咨询。第四,要开放交流,期待学术伦理委员会协助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参与国际科技伦理标准制定和相关国际交流事务。
(刘伟、吴晓球、刘元春为学术伦理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主题发言阶段由科研处处长、校学术伦理委员会秘书长严金明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校学术伦理委员会主任韩大元,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骐,清华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程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前系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茂松;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心理学系主任胡平,统计学院教授赵彦云先后进行主题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学术伦理委员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下设的专门委员会,负责学校相关学术伦理的建设和审查。第一届委员由9位委员组成,主任委员由韩大元担任,委员包括:龙永红、冯仕政、刘凤良、严金明、杜小勇、孟秀祥、郝立新、段成荣。